手足口病上市公司配资
防护+应对
@6月龄-5岁宝宝家长
夏秋季是手足口病的“活跃期”,病毒正悄悄盯上免疫力较弱的宝宝们。作为家长,你是否也在担心:“孩子突然发烧出疹子,是手足口病吗?”“该怎么预防才能让宝宝少遭罪?”“万一感染了,在家能做些什么?”今天,我们就用“大白话”讲清手足口病的“来龙去脉”,帮你织密宝宝的健康防护网!
一、什么是手足口病?
病毒“偏爱”哪些宝宝?
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(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组16型(CV-A16)、肠道病毒71型(EV-A71))引起的急性传染病,6月龄-5岁儿童是“高危人群”——这个阶段的宝宝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,一旦接触病毒,容易被感染。
值得注意的是:EV-A71型病毒是导致重症手足口病的“元凶”,可能引发脑炎、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,甚至危及生命;而CV-A16型等病毒引起的症状通常较轻,多数宝宝可自愈。
二、宝宝感染后,身体会发出这些“信号”
展开剩余85%家长可以通过“发烧+皮疹”两大核心症状初步判断:
01
早期信号:先“烧”后“疹”
发烧: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(38℃-39℃),持续1-2天后开始出疹;少数宝宝可能无明显发烧,直接出疹。
皮疹/疱疹:
口腔:舌、颊黏膜、硬腭等部位出现红色小疱疹,破溃后形成浅溃疡,宝宝可能因疼痛拒绝进食、流口水;
手/脚:手掌、足底、手指/脚趾侧面出现红色斑丘疹或疱疹,米粒至绿豆大小,周围有红晕,一般不伴瘙痒、不结痂、不留疤;
臀部:肛周、臀部出现红色斑丘疹,容易被忽略,需仔细观察。
02
多数轻症可自愈,但要警惕“重症信号”
轻症:发烧、皮疹等症状轻微,精神状态良好,1周左右可自行恢复,无需特殊治疗。
重症(需立即就医):少数宝宝(尤其是EV-A71感染者)可能在发病1-5天内出现以下情况,家长需高度警惕:
持续高热(体温>39℃,退烧药效果不佳);
精神差、嗜睡、烦躁不安、肢体抖动、抽搐;
呼吸急促、面色苍白、出冷汗;
频繁呕吐、无法进食进水。
三、5大预防措施,织密宝宝“防护网”
手足口病“防大于治”,做好这5点,能大幅降低宝宝感染风险:
01
洗手!洗手!洗手!(最关键!)
科学洗手步骤:用肥皂/洗手液+流动水,按“七步洗手法”(内→外→夹→弓→大→立→腕)搓洗至少20秒,饭前便后、外出回家、接触宝宝前必须洗手。
避免宝宝用未清洁的手揉眼睛、摸口鼻——病毒常通过“手-口”传播,这是最易忽略的感染途径!
02
家庭环境“定期消毒”,病毒无处藏
宝宝用品:奶瓶、餐具每次使用后煮沸消毒20分钟;玩具、绘本、安抚奶嘴每周用含氯消毒剂(如84消毒液,按说明书稀释)擦拭或浸泡30分钟,再用清水冲洗;
高频接触表面:门把手、桌面、手机、遥控器等,每天用稀释后的含氯消毒剂擦拭;
空气流通:每天开窗通风2-3次,每次30分钟,降低室内病毒浓度。
03
高发期少去“人群密集地”,减少暴露风险
尽量避免带宝宝去游乐场、早教中心、超市等人群密集、通风差的场所,尤其要远离已知有手足口病病例的环境;
如需外出,给宝宝戴口罩(2岁以上可选儿童专用口罩),避免接触公共设施表面后直接触碰口鼻。
04
远离“患儿”,避免交叉感染
手足口病患儿在发病后1周内传染性最强,需避免宝宝与患儿拥抱、分享玩具/餐具/毛巾,不共用水杯、洗浴用品。若幼儿园出现病例,建议暂时居家观察,避免宝宝接触病毒。
05
及时接种疫苗,筑牢“重症防线”
EV-A71型灭活疫苗是目前唯一能预防重症手足口病的手段,建议6月龄-5岁宝宝尽早接种(最好在12月龄前完成2剂次全程接种),可降低EV-A71相关重症和死亡风险达90%以上!
划重点:疫苗不能预防所有手足口病(因病毒类型多),但能有效避免最危险的“重症病毒”,是宝宝的“重要保护伞”。
四、万一宝宝中招,这样处理更科学
如果宝宝确诊手足口病,家长别慌,做好“隔离+护理+观察”三步:
1. 严格隔离,避免传染他人
让宝宝居家休息,暂停去幼儿园/学校,直至症状完全消失后1周(一般需隔离2周左右);
家长护理时需戴口罩、勤洗手,患儿的分泌物、排泄物需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后再处理。
2. 对症护理,缓解宝宝不适
发烧处理:体温<38.5℃时,用温水擦拭额头、颈部、腋下等部位物理降温;体温≥38.5℃,遵医嘱使用儿童专用退烧药(如对乙酰氨基酚、布洛芬),避免用成人药物。
口腔护理:口腔疱疹疼痛时,给宝宝吃温凉、软烂的食物(如粥、烂面条、果泥),避免酸、辣、硬的食物刺激溃疡;饭后用温水漱口,保持口腔清洁。
皮肤护理:保持皮疹部位清洁干燥,穿宽松棉质衣物,避免宝宝抓挠(一般不瘙痒,无需特殊涂抹药膏)。
3. 密切观察,重症信号“早发现”
如前文提到的“持续高热、精神差、呼吸急促”等重症表现,一旦出现,立即送医院!切勿拖延,早期干预能显著降低重症风险。
最后提醒
手足口病可防可控,家长无需恐慌
多数宝宝感染后症状轻微,只要做好预防、及时护理,就能平稳康复。
记住:勤洗手、常消毒、少聚集、早接种,是守护宝宝健康的“四大法宝”。让我们共同携手,用心做好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,呵护孩子们健康成长!
转发给身边有娃的家庭,让更多家长学会科学防控,一起为宝宝筑起“健康屏障”!
健康科普推广员:
王敏,女,主治医师,现为九寨沟县疾控中心疾控科工作人员,长期从事传染病防治和监测等工作。
发布于:四川省倍顺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